本站已运行

蓝光高清网

搜索

[细说电影] 交融·情绪·破局:2021年的中国院线电影发生了哪些变化?

蓝鸟 发表于 2022-1-10 1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gif

  2021年是中国电影恢复元气的一年。在经历了去年的“毁灭”与“重生”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亟需重建秩序,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中找到新的发展之路。疫情的反复、短视频的进一步崛起、网络电影的精品化等等因素,都在影响着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在影响着2021年最终电影市场的成绩与走向。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12月31日24时,2021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报收470.33亿,总观影人次达11.67亿,总场次1.23亿,全国银幕数达81317块,总票房和银幕数量位居世界首位,银幕规模同样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地位有着显著的提升。
DSC0001.png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疫情到来后,许多人都在讨论电影院的终点会不会是消亡?观众是否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电脑、手机、iPad上看电影,而不再走进影院?但中国电影用稳定的复苏证明,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仍然是消费刚需,只要有好的内容,观众还是会走进影院。近日《“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更是为下一个十五年的中国电影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中国电影,依然未来可期。
DSC0002.png

  水乳交融:院线与流媒体关系缓和,
  老牌影企与互联网影业共寻出路
  2021年,中国流媒体平台全面进军院线电影领域,并且从之前的联合出品参投,越来越多地演变为主投主控,比如阿里影业推出的《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爱奇艺推出的《扫黑·决战》、腾讯推出的《怒火·重案》《1921》等,都成为了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各家在内容布局上的差异化路径也愈加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囧妈》放弃院线上映,改而上线流媒体平台后,曾有几部影片效仿其“院转网”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关注,如《大赢家》《肥龙过江》等。当时曾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影片采用网络首播的模式,事实上这一年下来在网络平台首映的影片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是春节期间上线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发财日记》等。反倒是部分文艺片与平台上线的时间愈加缩短,比如《乌海》从10月29日公映,到11月15日上线视频网站,中间只相隔半个月左右。
DSC0003.png

  当然对于老牌的传统影业公司来说,拥抱新的变化也是必然的趋势,许多头部影片除了主出品公司之外,联合出品公司的数量再创新高。比如今年国庆档的重要献礼片《我和我的父辈》,在中影等7家主出品公司外,联合出品公司数量达到了29家之多,其中不乏猫眼、阿里、抖音这些新崛起的互联网影业。
  可以看到在2021年,院线与网络平台已经从之前的窗口期竞争,逐渐演变为找到合适的界限融合共生。网络平台布局院线电影赛道,只要选题合适、档期合适、宣发合适,也可以在一些重要档期逆袭,《扫黑·决战》在激烈的五一档斩获4亿票房,《白蛇2》和《怒火重案》则成为了暑期档两匹最大的黑马;而院线电影来到网络平台,另辟战场,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和《发财日记》两部电影在流媒体上的累计播放量分别为1.56亿与 2.46亿,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
DSC0004.png

  融合还体现在资源的交汇上,2021年许多电影导演与演员转战网络剧集、网络电影领域,比如冯小刚执导的《北辙南辕》、王小帅联合执导的《八角亭谜雾》,令人眼前一亮;一些后起之秀比如陈正道,通过年末备受好评的《爱很美味》,再次证明了自己优秀的创作能力,而在这一年他还推出了两部院线电影《秘密访客》和《盛夏未来》,可以说是“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规划》中指出,在未来既要扎实推进国有电影企业深化改革,同时也要鼓励民营电影企业做大做强, 在公平竞争中整合资源、加快发展。这一政策证明国家会支持生产高质量作品的公司,无论是老牌影业公司还是新进互联网影业公司,能够推出好内容、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就会得到有力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容为王”的理念还将继续成为各大影视公司接下来布局的发力点。
DSC0005.png

  “情绪”效应:文艺片与引进片陷窘境,
  亲情片与抗疫片成主力军
  2021年,文艺影片仍然面临着尴尬的窘境。前面提到《乌海》上映半个月即登陆视频网站,主要原因是影片的票房不尽如人意,仅有1500万,而豆瓣、猫眼、淘票票的口碑也不甚理想,所以只能尽快缩短周期,借助主演的热度,以及之前在短视频平台发酵的一些情感向的两性话题,获得一些分账票房。
  其实去年出现在院线的文艺片题材比较丰富,而且不乏名导力作。比如许鞍华改编张爱玲名作的《第一炉香》,斩获6421.6万票房,这已经算是全年文艺片最好成绩之一,其他如娄烨导演,巩俐主演的《兰心大剧院》、王朔编剧的《不老奇事》、戛纳系青年导演魏书钧的处女作《野马分鬃》等等,票房基本都在1000万-3000万左右徘徊,而且口碑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说明中国观众对于文艺片的要求与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DSC0006.png

  但对于好的作品,哪怕体量不大,甚至没有许多所谓的一线艺人与流量明星,如果档期合适、题材创新、表达新颖、宣发得当,同样可以以黑马之姿纵横市场。11月上映的《扬名立万》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部影片虽然有着悬疑、喜剧等标签,但在表达上还是一部有几分作者气质的电影,同样可以获得观众的青睐,说明真正好的电影,是可以在商业性与文艺性上做好平衡的。
  FIRST影展、平遥影展等注重青年新锐导演培养的国内电影节展,也在尽量帮助创作者打破文艺与商业之间的壁垒,毕竟一部合格的长片最后终将要面临市场的考验,所以像去年从FIRST走出的《爱情神话》,以及也许在今年上映的平遥影展最佳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都是有价值的尝试,用好口碑与新题材打动观众,也是突围的一种方式。
DSC0007.png

  同样面临尴尬窘境的还有引进片。去年的好莱坞影片引进数量再创历史新低,且市场表现都不甚理想,唯一值得一提的《速度与激情9》,13.92亿的成绩相比之前系列第7部和第8部的20亿+有着不小的差距,而同为大IP的《007》、《特种部队》等片皆表现平平。引进数量减少有政策因素,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观众对于国产影片的关注度与支持度都在提升,只进电影院看视效大片的时代已经过去,观众更注重走进影院的情绪调动。
  “情绪”确实成为了2021中国电影特别重要的关键词,回顾去年的几部高票房或好口碑影片,都是在“情绪”的调动上下了十足的功夫。从年初的《你好,李焕英》,到年中的《我的姐姐》《你的婚礼》《中国医生》,再到年末的《雄狮少年》,当然也包括票房冠军《长津湖》在内,都是通过好故事与强烈的情感共鸣,征服了观众。
DSC0008.png

  这其中尤以亲情与抗疫两类题材最受关注,2021是亲情电影大爆发的年份,《你好,李焕英》的逆袭使所有人意识到简单的母女之爱同样可以释放出惊人的情感力量,后续像《我的姐姐》《了不起的老爸》《关于我妈的一切》《误杀2》等等,都是通过各种角度来讲述亲情的故事。而像《中国医生》,以及刚上映的《穿过寒冬拥抱你》等抗疫题材影片,则更加注重大灾面前小人物们的大爱精神,这些影片无一例外都有着强烈的情感叙事。
  市场是公平的,在2021这个年份这两大类型影片多次创造票房奇迹,很大程度上与疫情之后观众的心理需求有关。经历了疫情的创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亲情的联结以及齐心抗疫的力量,而这两大类的影片恰好顺应了这一市场需要,再加上本身内容的优质,成为市场的主力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要在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 实现质量显著提升。多类型多题材多样化创作格局不断完善,每年重点推出 10 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 50 部左右,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而这就要使更多创作者把精力集中到内容本身,取材当下现实,关注民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拍出更多走进中国老百姓心里的好电影。
DSC0009.png

  以“人”为本:主旋律影片与短视频营销的破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配合这一重大背景,中国主旋律献礼片的数量再创新高,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在质量上也同样获得了全国观众们的广泛认可。这其中,以《长津湖》最具代表性,影片目前已斩获57.7亿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并打破多项影史纪录。
  从工业性来看,《长津湖》已经具备了好莱坞战争片的制作水准,无论是在庞大剧组拍摄的分工上,还是在战争场面的呈现上,亦或是叙事视角的选择上,《长津湖》都体现了中国创作者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以“人”为本,讲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故事,这是当下中国主旋律献礼片的新趋势,也是最能令观众共鸣的地方。
DSC00010.png

  《1921》则更加注重年轻观众的感受与体验。影片整体洋溢出一种青春感,叙事的节奏、演员的选择、台词的气质,都与以往呈现“中共一大”的影片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会吸引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影院观看献礼片,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最终影片斩获5.03亿票房,各平台口碑整体良好,也是一次有价值且成功的尝试。
  这一年还有《革命者》《我和我的父辈》《铁道英雄》等多部主旋律影片上映,成绩与口碑各不相同。主旋律献礼片创作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但同时也为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找到更聚焦、更具有烟火气息的题材,摆脱以往主旋律电影与观众的“距离感”,不以廉价的煽情推动故事,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DSC00011.png

  《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领导工作机制。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好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 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新时代”主旋律大片仍然有许多本土的文化与潜力值得挖掘。
  《长津湖》的登顶其实并非偶然,除了前面提到的题材、制作、档期等因素之外,借助当下最热门的短视频营销,也是重要砝码。截至2021年12月25日,《长津湖》抖音粉丝量已超过270万,其中在10月2日发布的“真实影像对比电影影像”的抖音达到最高点赞量331.1万,这在全年电影的短视频营销中都是很惊艳的成绩。
DSC00012.png

  在几乎所有电影片方都会选择做短视频营销的时代,营销的大方向已经从原来的“做不做”变成了“怎么做”,营销方式与玩法也在不断迭代。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和前两年相比,与头部主播合作在直播间卖票的活动越来越少,营销方更注重观众观影感受与情绪的分享:比如在喜剧片的抖音中,一定能看到现场观众们爆笑的场景,而在催泪影片的抖音中,则一定能看到观众们擦眼泪、声泪俱下讲述观后感的场景。可以说,短视频营销的创意与玩法也在不断深化,而且更加具象化,从原来泛泛的推荐+卖票,到现在用具体的场景与情感来打动观众,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短视频仍然是电影营销主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对于需要进入到下沉市场的影片来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渠道。只是具体到创意与转化率上,接下来也许还会有新的互动方法出现。
DSC00013.png

  当然除了上面几点观察之外,2021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档期依赖症”更强烈,越来越多的影片定档热门档期,希望分一杯羹,但最后往往是内容最扎实的可以获利,其它的很快都会沦为炮灰;而一些非热门档期的时段却会陷入没片可排的尴尬境地,不过大盘极冷的景况下,往往也会诞生黑马,去年的《除暴》和今年《扬名立万》都是选在11月冷档期上映,但都获得了极好的成绩,说明影片的票房落点与是否去热门档期也并不完全成正相关。
  之前影视产业观察的文章中,我们也专门提到过今年撤档、提档、延档的乱象时有发生,离得最近的像《平原上的火焰》上映前四天撤档,就改变了整个贺岁档的格局。虽然这样的情况有些非片方的主观意愿,但还是希望在未来这样的事情可以减少发生,市场秩序可以得到规范。
DSC00014.png

  复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在过去的2021年,我们发现了中国电影市场不少可喜的变化,也关注到了一些可能会产生影响的隐忧,但整体来看,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态势还是良好的。在《规划》的指导下,相信2022年中国电影不仅可以更好地恢复元气,还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对未来的中国电影,献上由衷的祝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lanniao@4kii.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wangzhang3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2-1-10 15:4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涅槃,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而不光是市场与利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mes332590 发表于 2022-1-10 16:2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地位有着显著的提升。我觉得李欢迎真的不值50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达瓦里希11 发表于 2022-1-10 20: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涅槃,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而不光是市场与利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xj686 发表于 2022-1-12 11: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地位有着显著的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开通会员 帮助中心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